Copy
《環境節報》第33期

【第33期】2016年5月20日

來自一兆個物種的訊息:談談生物多樣性吧!

最新研究指出,地球可能蘊含一兆個物種。然而,有些物種可能在我們來不及認識之前,就已滅絕‧‧‧‧‧‧。細想生活,我們吃的米、用的紙,在在都從不同生物提供而來,一旦某種生物消失,可以想見人們的某種生活型態也可能相應改變。比如,愛因斯坦曾說,若蜜蜂從地表消失,人類活不過四年。2016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即將到來,我們或許可以從自己的生活方式開始思考,選擇更顧慮到環境的生存之道,讓所有生物擁有永續共存的機會。

本 期 精 選 新 聞

這可以吃嗎?解密阿美族「野菜文化」生態寶藏


樸素的野菜不只是養生蔬食,更可能是調適氣候變遷、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解方。人類學教授羅素玫說,阿美族的野菜文化深遠而有趣,然而人口外移等因素正讓它面臨存續困難。長期在臺東阿美族都蘭部落做田野調查的羅素玫,近年來進行文化多樣性結合生物多樣性的跨領域研究,讓更多人重新「看見」傳統生態智慧。
>>看全文
(圖為變色樹蜥,是常見飼養物種之一。)
新發現物種一秒變寵物? 學界鼓勵資訊「不公開」

發現新物種總讓人雀躍,然而科學家公布訊息同時,盜獵者也可能從新論文獲得野生動物的地理位置資訊。為反制這樣的現象,學術界開始號召隱藏相關資訊,將資料交由政府機關保管,若有需要才可申請調閱。今年稍早,學術期刊《動物分類群》(Zootaxa)刊登兩種在中國南方發現的新種大型守宮時,就罕見地沒有公布牠們的所在地。
>>看全文

影 音 專 區
飛鼠樂園:頂笨仔聚落飛鼠保育全紀錄

「樹上的星星原來是飛鼠的眼睛」,這句嘉義頂笨仔文化協會牆上的海報標語,恰巧反映居民看待飛鼠的想法與心情。過去臺灣關於飛鼠的研究相當有限,有關飛鼠的紀錄片也屈指可數,然而頂笨仔不但擁有廣受飛鼠和其他生物喜愛的樟楠科闊葉林,加上由當地獵人轉行所組成保育巡邏隊的守護下,這裡成為全臺飛鼠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區。
>>看影片

親 子 專 區
十大「節」出綠繪本賞:《不是我的錯》

憤怒群眾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前夕聚集!入侵外來種串連示威抗議,表達自己的心聲,表示被放到這裡不是自願的,破壞生態也只是圖個生存,該譴責的是帶他們過來的人。下一則新聞告訴您人們為了口腹之慾,引進外來美國螯蝦,並放養在稻田中‧‧‧‧‧‧
>>看繪本

活 動 報 報
【比賽】「自然,在一起」短片徵件(6/30截止)
【課程】小小動畫師:海廢的故事第二梯次(5/31報名截止)
【講座】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氣候變遷之調適」系列演講
(5/21、5/28)
疑問請來信
環境共和國
環境通訊網
 
發行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策劃執行: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Tel:+886-2-29332233
■ 地址:116臺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 總編輯:陳瑞賓 ‧ 副總編:彭瑞祥 
■ 責任編輯:古國廷、林睿妤、 張守富
■ 版面設計:林睿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