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
Hi <<姓名>>

抱歉晚了一天才寄信,前幾天花了比較多心力處理公司轉型,加上我不小心在浴室摔倒(好蠢)弄傷左手,導致打字緩慢,還請擔待嗚嗚。

本週的內容依舊是 99% 製課難題都在《零售獲利學》系列,而且今天輪到的題目,恰好跟我近期要開的《知識萃取實體公開班》有關。寫了這麼多別人的課,終於要來推自己的課了。

詳細介紹我放在文末,如果你有從事教學工作,但每次備課都很耗時、很痛苦、想讓自己的知識架構更精煉;或者你才剛開始練習演講或講課,不知道如何準備課綱,知識萃取應該都可以幫上忙喔!

今日題目
  • 課程由三位老師各自負責「市場、顧客、營運」數據,沒有人做過這種整合性的課程,沒有 Ref. 可以參考,該怎麼整合三塊獨立內容

已寫過
  • [點此觀看] 購買線上課程的學生都喜歡追求「how to」,希望看完影片後,能成功導入在自己的事業或生活中。但學生們對於「how to」的定義不盡相同,起始程度也不同,該如何找到最大公約數,盡可能滿足學生需求,做好期待管理?專案團隊自己又該如何內部對焦,確保認知一致?
     
  • [點此觀看] 課程需要使用真實台灣零售品牌案例,案例取得本身就非常困難,幸運得到一些品牌的支持後,教學時還必須在不破壞數據脈絡的情況下,將品牌隱私資料進行變造,該如何做到?
     
  • [點此觀看] 在《零售獲利學》的第三篇內容中,三位老師會用個案研討的方式,拆解 25 個常見的獲利問題,告訴學生遇到這個情況,要看哪些數據,做出哪些決策。教學過程必須呈現具體、細膩的個案背景資訊,用老師畫面搭配字卡,顯得太零散、沒有脈絡;用滿版簡報,又帶不出故事的生動感。畫面到底該如何呈現才好?

待寫清單(依照票數排名)
 
  • 拍攝日前 7 天,臨時決定要從單元條列重點,改為逐字講稿,該怎麼在短時間內透過 AI 工具產出 4 萬字講稿
     
  • 市場上已經有很多在教「數據」的課程,怎麼做出差異化定位
     
  • 課程總時數跟去年《電商結構學》差不多,都在 13~14 小時,但是內容分散給三位老師,等於要三倍的溝通時間,但是專案的時程卻跟去年一樣,團隊該怎麼在一樣的時間內交付內容?

知識萃取跟課程企劃的極限

老實說要回答這題蠻心虛的,因為最終負責整合架構的並不是我。不過後來想想,雖然沒有完成整合,但還是有想出替代方案,所以把這段挫敗經驗分享出來,或許能讓遇到相同困難的人參考。

人無法設計「自己認知以外」的事,這是今年製課過程中,我學到最珍貴的教訓。作為一個專業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客戶知道,能力所及的邊際在哪裡。

就像很多人會問我,課程企劃每天都要面對各領域的老師,如果遇到自己不懂的領域,該如何做事前準備?我的想法是,課程企劃的認知邊際在哪裡,他有能力負責的課程深度就在哪裡。

絕大多數的線上課程都是初階課,無論課程終點多高,起點都是從零開始。此時所需要的認知程度就不用太高,甚至完全不懂也沒關係,因為學員起點在零,老師必須得從最基礎開始教起,所以企劃在知識萃取前只要花一兩週,至多三週,補足產業基礎知識與情境就可以了。

而且大部分線上課程是單一講師教學,就算有多位講師也是以「客座點綴」方式進行,所以課程企劃不需要「統整」知識架構,只要專注瞭解一位講師的知識架構就好

通常可以透過閱讀著作、旁聽實體課、觀看實體課錄影檔案等方式完成。例如去年做《電商結構學》時,我來回看了小黑老師的黑力大師班錄影檔案,總共 59 個小時的影片,重複看了 5 次。

《零售獲利學》不一樣,三位講師的內容是不僅獨立,甚至有一半是尚未系統化,從來沒有在過去的教學中揭露的實戰經驗。而且最困難的是,這堂課不只教數據,還要把商業決策跟數據結合在一起,甚至可以說是商業為主,數據為輔

這堂課的學員是零售老闆,他們對於數據的認知可能是初學沒錯,但在「商業」這一塊卻很深。此時學員起點遠高於企劃,而這個差距無法透過幾週,甚至幾個月的事前研究補足,這是要花幾年在市場上打滾歷練才會有的。

這個差距,也是我跟這些零售老闆們,在商業層面的能力與經驗落差。我雖然也創業、經營工作室,但內容產業的特性跟零售差異很大,所以也無法完全類推。簡而言之,我能萃取出三位講師獨立的內容,但沒有足夠的商業高度去「整合」三塊內容。

不過好險最後還是想出替代方案了!其實整合後的框架一直都存在,其實「市場、顧客、營運」三者交互連動,影響商業決策的脈絡,本來就是我的業主——燒賣研究所的笑長提出的。而且笑長深耕電商教育超過 10 年,商業高度遠超過我,而且他每天都跟零售老闆相處,最理解他們的痛。

所以最後,我們選擇先從笑長腦中萃取「市場、顧客、營運」整合架構,再依照架構中的交互影響脈絡,再跟三位講師萃取數據的實際應用,以及分析步驟。
事後復盤,我也思考過有沒有其他可能性,例如找一位待過零售產業的企劃,而且不能是基層員工,至少要是中階主管,最好當過老闆或二把手。有真實商戰經驗,結合企劃的課程設計專業,才有機會整合

但冷靜下來想想,同時具備這兩種經驗跟能力的人才,應該不存在,畢竟當在零售業當道中階主管了,不太可能在半路轉行去做課程企劃。

回扣到開頭,人無法設計自己認知以外的事,或許這也是我目前的極限所在。但以結果來說,最後有找到替代方案,順利把課程製作出來,其實也功德圓滿了。

要拓寬認知邊際、累積底蘊真的需要時間,歷經年初的 Burn out 後,我有記取教訓,有些事就算勉強自己也沒用,所以我選擇接受這個限制,給自己時間,緩慢地繼續成長。當然如果你有想到其他更讚的作法,也歡迎回信跟我交流,請幫我拓寬認知邊際!

喊涵自己終於要推課啦!

雖然上面講了很多知識萃取的極限,但其實知識萃取能做到的還是很多啦!不只是線上課程,知識萃取可以適用於任何要「產出課綱」的情境,實體課、工作坊、直播課都適用。

而且不只是講師、課程企劃才需要知識萃取,這幾年我遇到很多不同背景的學生。例如當上主管後要帶下屬、幫新人上教育訓練,此時就需要把自己的經驗萃取成課綱。

或者是在顧問式銷售的過程中,必須結合產業經驗,與自家服務的強項,以講座的形式傳遞給潛在客戶。如果你正面臨到這些情況,很歡迎你來報名我在燒賣開的《知識萃取實體公開班》

你可能會想問,之前已經出過《知識萃取工具包》,跟公開班的差異是什麼?我的答案是「現場互動點評」

線上自助版是用親民的價格,讓有需要的人,能夠以最低門檻開始執行,現買現用。而實體課最大的賣點是,能夠獲得我的一對一客製輔導,特別適合已經嘗試備課,但過程中非常卡關,需要直接對症下藥的同學

而且自從推出《知識萃取工具包》之後,我就沒有再舉辦公開班了。主因還是時間太少,公開班還要自己處理報名、場地、營運等等細節,要做好真的不容易。但我很幸運得到燒賣的幫忙,燒賣的實體課程營運體驗是業界知名地好,我也很放心地將實體公開班,獨家交給他們營運。

這一期有兩場可以選擇,分別是 11/12(日)跟明年 2/3(六)。未來我們會半年開一次,所以這次錯過就要等明年底了。有需要的話歡迎點此報名,期待跟你實體交流!
以上就是本週的信件內容,下方是常見問題,歡迎參考。另外,我開放抖內啦!有好多讀者說含金量太高,很想付費支持,我真心感激,但我沒有想把電子報轉成付費制,所以先開放小額打賞,歡迎隨喜抖內,非常感謝你 ❤️
  • 小額贊助支持我寫作 ☞ 點此抖內
  • 回顧已發佈的電子報 ☞ 都在這邊
  • 推坑朋友加入電子報 ☞ 訂閱連結
  • 分享本期內容給朋友 ☞ 轉寄給他
  • 任何回饋、敲碗分析 ☞ 直接回信
也建議把 contact@lens-content.com 加入聯絡人,以免信件誤闖進促銷信匣。如果想深入了解更多,歡迎參考下方 ICON 連結,有透鏡的 Instagram、部落格。原本還有我正在撰寫的新書《思維萃取》搶先看 LINE 群,但最近寫書暫緩,轉型成討論電子報內容,也歡迎你加入。

感謝你的閱讀,下週三 9:00 見!(最晚也不會拖過中午寄信的嗚嗚)
透鏡的 Instagram
透鏡部落格
《思維萃取》新書搶先看
Email
Want to change how you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pdate your preferences or unsubscribe from this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