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
Hi <<姓名>>

最近好多前輩跟朋友找我討論 SAT 知識衛星上的爆款課《星盤解讀•感情合盤•運勢決策|白瑜的全方位占星學》。回頭查找了數據,這堂課從 10/2 開始募資,截至電子報撰稿當下,已經累積超過 15,000 位學生報名,營收超過 3,000 萬。

而且不只是白瑜的占星課,今年有很多算命、占卜、能量、人類圖等「身心靈」課程,銷售成績都很亮眼。例如同樣是在 SAT 上的《從人生決策到創造好運|簡少年的現代命運設計課》《展開命運地圖X找到人生轉機|詹惟中的紫微斗數命理學》,前者累積了 7,096 位學生,後者累積了 1,876 位學生。

如果時光回到 2018~2019 年,線上課程正在起飛的時間點,我應該不會相信身心靈課程會有如此大的市場。為什麼時間推移到 2023 年,會產生如此大的改變?身心靈市場真的要起飛了嗎?

看不出身心靈課程的搜尋趨勢

這個禮拜我都在反覆思考這些問題,我有試著從「搜尋趨勢」觀察身心靈相關字詞,是否在這幾年間有明確的成長,但只看出在每年春節期間有高峰,我猜可能是大家習慣在過年期間關注未來一年運勢的緣故。
後來我找團隊內對於使用者研究比較熟悉的夥伴,詢問他對於身心靈市場的看法。我們都認為今年社群上出現非常多跟身心靈有關的內容,包含自媒體、實體課、線上課。

可能是因為疫情後的環境變動、經濟不景氣、AI 大爆發等事件,讓人們感到異常焦慮,不知道未來的世界會長怎樣,也不知道自己該往哪去、會不會被淘汰。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確實身心靈的需求會大幅提升。

不過我的夥伴認為,當一個人要踏入自我覺察的階段前,通常會先感受到迷惘、低潮、焦慮等情緒,而處於這樣狀態的人,其實不會第一時間想到「身心靈課程就是解決方案」。反而會先從具體可見的療癒小物開始,例如水晶、香氛等。

甚至可能連療癒小物也不是透過主動搜尋,而是在滑手機時被打到廣告、被推播了內容,或者看到自己追蹤的網紅有在使用。從療癒小物開始,慢慢踏入身心靈療癒的領域,過了半年一年,才有可能萌生了上課的念頭,進而主動搜尋。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手邊只有 Google Trend 這個工具,另外一個付費關鍵字研究工具 Ubersuggest 只看得到近三個月的搜尋量起伏,所以才無法做更深入的觀察。如果有 SEM 或 SEO 領域的大大,也歡迎來信交流看法。

我也有想過,如果可以用雲端發票數據庫,查找近年民眾真實的「療癒小物」或「身心靈課程」購買記錄,應該能看出更精準的趨勢,但我暫時還沒有預算去採購這些數據XD

產業報告怎麼說?

後來我轉了個方向,試圖尋找有談論身心靈發展的產業報告。有兩份報告是我覺得有參考價值的,分別是 Social Lab 社群實驗室在今年 6 月發表的《從網友口碑探索新商機:以療癒市場為例》,以及麥肯錫全球研究機構在 2021 年 7 月發表的《The future of wellness: Connected and customized》

Social Lab 的報告裡提到,近兩年跟療癒有關的社群話題聲量共有三萬多則,透過熱詞分析後,發現網友們經常使用「身心、心靈、心情」等詞彙。其中 2022 年與「香氛、精油、課程、Spa、手作」等詞彙的擴散程度提升

在商機的層面,Social Lab 提到跟「居家生活」有關的療癒小物,例如公仔、盆栽、質感傢俱等,可以幫助民眾打造舒適的個人休息空間。另外還有「活動體驗」,隨著疫情解封,手作工作坊、Spa、瑜珈課程等都吸引不少社群網友參與跟討論。

這份報告的洞察,算是可以支持我跟夥伴的論點。民眾確實有身心靈相關需求,但或許不會直接尋求課程,而是先從「距離自己認知較近」的療癒小物或活動體驗開始,而不會一開始就選擇比較陌生的能量、希塔療癒、阿卡西紀錄等課程。

至於麥肯錫的這份密密麻麻的英文報告XD 我請 ChatGPT 幫我看完後,整理出幾個重點:
  • 全球健康(Wellness)市場現值 1.5 萬億美元,年增長率為 5~10%
     
  • 消費者對健康(Health)、健身(Fitness)、營養(Nutrition)、外觀(Appearance)、睡眠(Sleep)、正念(Mindfulness)等 6 大類別的產品越來越感興趣
其中跟身心靈課程有關的類別是「正念」,以下也是 ChatGPT 的摘要:

正念將成為我們生活方式的重要部分,儘管存在過度商業化的風險,但現在人們對正念作為一種服務和產品的認識正在增加​​。
 
技術和可穿戴設備在這方面將扮演重要角色,預計到 2030 年,專業人士的一天可能會以線上或離線(非同步)的瑜伽或冥想課程開始。

晚上時段,可穿戴設備可能會提醒使用者「現在你需要讓你的思緒平靜下來」。這表明正念和放鬆的實踐將更加融入日常生活和技術之中​​。


這段趨勢預判讓我想起,近年確實有很多主打冥想、正念的 App 服務,我年初 Burn out 的時候就常滑到類似廣告。

另外,正念的趨勢也讓我聯想到 PressPlay 平台上的《【正念健心房】覺察自我 x 穩定內在 x 減緩焦慮》課程,至今也累積了 1,923 位學員。

有市場,不代表人人都吃得到

講了這麼多,身心靈教練真的要靠線上課程發大財了嗎?

假設全球趨勢如麥肯錫所預測,Wellness 整體市值會以 5~10% 的 YoY 持續增長,雖然整體市場規模可期,但細部到底是正念市場比較大,還是健康、睡眠等等市場比較大?都會需要再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就我所知,身心靈領域中也有分不同流派,到底哪個流派的市場規模比較大,民眾的認知接受度比較高,也會需要再做更細的研究。

如果結合 Social Lab 針對療癒市場的洞察,如果要推出面向大眾的線上課程,或許要從「認知門檻低」的主題下手,例如占星,一般大眾對於星座不陌生,也多少聽過占星是跟天體運行理論有關,所以跟其他談論能量、靈氣有關的主題相比,占星的接受度應該會高出許多。

另外也要考量到工具準備的方便性,如果要與「療癒物品結合」,推出香氛、精油等線上課程,民眾在看課程影片前,要自行準備工具與材料。如果只是想初步體驗,應該會優先選擇「人到就好」的實體課程,上過一兩堂確定有興趣,才會想添購工具。

而且用另一個角度來看,一定不只我們觀察到身心靈課程需求提升,所以遲早會變得跟職場技能課程一樣內卷,作為相關領域的老師,除了期待商機以外,也必須思考「如何做出差異化」。

以占星為例,今天已經有白瑜插旗了,撇除專業度不談,聲量不比白瑜的老師,就必須思考自己的分眾客群是哪些人,能不能做出差異化

當然還是有老師可以暴力開課,例如聲量爆高、全台民眾都認識的唐綺陽國師,就算不做明顯差異化,開課肯定還是會成為爆款。但畢竟人家是明星等級,已經脫離知識變現,來到流量或聲量變現的範疇了。

總結來說,大部分非明星,以專業為主軸的身心靈教練與工作者,還是超前部署分眾與差異化研究,才能在即將到來的身心靈紅海時代,為自己卡好一個獨立的市場位置
以上就是本週的信件內容,下方是常見問題,歡迎參考。另外,我開放抖內啦!有好多讀者說含金量太高,很想付費支持,我真心感激,但我沒有想把電子報轉成付費制,所以先開放小額打賞,歡迎隨喜抖內,非常感謝你 ❤️
  • 小額贊助支持我寫作 ☞ 點此抖內
  • 回顧已發佈的電子報 ☞ 都在這邊
  • 推坑朋友加入電子報 ☞ 訂閱連結
  • 分享本期內容給朋友 ☞ 轉寄給他
  • 任何回饋、敲碗分析 ☞ 直接回信
也建議把 contact@lens-content.com 加入聯絡人,以免信件誤闖進促銷信匣。如果想深入了解更多,歡迎參考下方 ICON 連結,有透鏡的 Instagram、部落格。原本還有我正在撰寫的新書《思維萃取》搶先看 LINE 群,但最近寫書暫緩,轉型成討論電子報內容,也歡迎你加入。

感謝你的閱讀,下週三 12:00 見!
透鏡的 Instagram
透鏡部落格
《思維萃取》新書搶先看
Email
Want to change how you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pdate your preferences or unsubscribe from this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