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
Hi <<姓名>>

新年快樂,拍謝開工後太忙碌,晚了一點寄信,希望過年期間你有好好充電。

還記得上一篇電子報的內容嗎?我畫了一張「教學要素圖」,說明課程定位、教學想法、知識點、教學法、教案、教學表達等概念的關聯。
其中我是這樣形容課程定位的:

教學的底層邏輯是「促成改變」,學生不滿足於自己現在的狀態(起點),想變成另外一個狀態(終點),而老師的責任就是帶領學生從起點走到終點。所以在教學之前,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把起點、終點定義清楚。

我自己習慣使用 EPSS 熟練度量表,將學生「執行某件事」的熟練度分為 0~6 等級。只要使用這個量表,就能定義出上課前的起點行為,以及終點行為。起點終點看似稀鬆平常,卻是後續備課的北極星。


信件寄出後才發現,我竟然沒有在電子報裡深入聊過 EPSS 熟練度量表,實在太不應該了。

而且有趣的是,我的講師朋友們上完《知識萃取公開班》後都說「整天課程的峰值體驗就是這張量表」,今天就來完整介紹這個威力強大的量表吧!

快速了解 EPSS 熟練度量表

EPSS 熟練度量表不是我發明的,原始出處是一位名為 Gloria Gery 的學者,他在著作《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中提到,可以用不同的熟練度等級,來衡量機器人的動作表現。後來被《認知設計:提升學習體驗的藝術》的作者跨域應用到教學目標設定。
從上圖可以看到,EPSS 熟練度量表分成 0~6 等級,表格越上方,等級越低,熟練度也越低;表格越下方,等級越高,熟練度也越高。

設定教學目標,就是找出學生上課前的起點行為在哪個等級,以及學生上完課後,能做到的終點行為在哪個等級

在原始量表中,其實沒有等級 0,畢竟完全不懂何來熟練度可言,但是在教學場域裡,很常遇到完全不懂的學生,甚至 80% 的課程都是在服務小白,所以我自己把等級 0 加了進去。

其中比較常混淆的是等級 3 跟 4,有意識地努力 vs 有意識地完成。他們的共通點是,都能對照步驟或 SOP 執行,但等級 3 的人會出錯,等級 4 的人在老師有教過的情境之下,不會出錯。
我想特別強調「對照步驟或 SOP」,它的意思並不是要真的拿出課本來對照,而是學生在執行這件事之前,必須有意識在腦中回憶執行的方法,才能開始執行。只有在真實生活中運用過很多次,把方法論內化之後,才能做到「不需要回想步驟」,達到等級 5 精通。

另外一個有趣的差異是「跨情境應用」,等級 4 跟等級 5 雖然都是不會出錯,但等級 4 僅限於老師教過的情境。舉例來說,OKR 可以用來寫年度目標,當然也可以用來寫季度目標跟單一專案目標,這裡的「年度、季度、單一專案」就是三種不同的情境。
跨情境其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雖然底層邏輯是相同的,但寫年度目標需要注意的事情,跟季度、單一專案肯定不同。當老師以年度目標為教學主軸,學生確實會知道寫年度目標需要注意的事情,但並不會知道該怎麼改成其他版本,此時就容易寫錯,例如用年度思維來寫季度的 Key Results(KR)可能會寫出難以在一季中達成的 KR。

如果學生終點行為只能在老師有教過的情境下成功,熟練度就停留在等級 4;如果學生真的可以做到不用回想步驟,且在多個不同情境都能成功,熟練度才有達到等級 5

講師們最常踩雷的地方

每次在公開班講完這個量表,講師們都覺得很好懂,快速在表格中勾選出起點終點。此時我就會說:「請問有人終點訂在等級 4、5 或 6 嗎?」

通常舉手的人都超多,然後我就會追問:「你們的課程有包含作業批改、長期陪跑、一對一輔導諮詢嗎?」問完之後,大家就會默默地把手放下。

回顧一下等級 4~6 的定義,如果要讓學生做到等級 4,除了教學跟課堂演練以外,至少要讓學生經過作業批改與回饋檢討,才能確保真的不會出錯

等級 5 更辛苦,要做到不需要回想步驟就能執行,肯定要經過更多次的練習,而且還要跨情境成功應用,所以不太可能在單次課程中完成,要變成帶狀課,或是 4~5 小時的線上課程,一個情境錄成一支影片,像百科全書一樣讓學生慢慢看

等級 4 跟 5 就這麼困難了,更別說是等級 6。達到潛意識能力,幾乎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了,需要好幾年的歷練與底蘊累積,根本不是「課程」能達到的目標。

在我的經驗中,單日工作坊,不分實體或直播,能達到的終點頂多在等級 3,如果課後有 1~2 次作業批改或專案實作,才有可能到等級 4。

線上課程能達到的終點也是等級 3,因為只有透過影片單向授課,學生有疑問時無法馬上舉手發問,除非再加上作業批改跟 Office Hour 服務。

而我們之前聊過的學習營,其實就是在解決課後終點無法突破等級 3 的困境,透過營期間的社群交流與支持、助教團隊的解惑與作業回饋,確實可以紮實地讓終點等級提高到 4。

目標設定黑魔法!調整起點

最後也補充一個實用的技巧,很多講師會把目光聚焦在終點的等級,忽略了其實起點也可以被調整

最常發生的情況就是,授課時間與型式被邀課單位訂死了,例如原本一整天的工作坊,硬生生被砍到剩半天,甚至變成 2 小時短講。此時當然不能硬幹,否則學習成效差,毀掉的是自己的教學口碑。

如果原本工作坊可以帶等級 0 的學生到等級 3,現在只剩半天可以教學跟演練,就可以技術性把起點提高到等級 2,在招生上限制已經對主題有背景知識的學生來上課,就可以省去觀念講解,把所剩不多的教學時間都用在方法論的教學與實作上。

如果更慘一點,教學時間被砍到剩 2 小時,教學形式從工作坊改成短講,而且終點等級不能改動,一樣要維持在 3,這時候我會考慮把起點也設定在 3!誰說起點跟終點不能在同個等級呢?

以 OKR 為例,招生對象可以改成「已經在工作中用 OKR 寫年度目標的人」,短講內容就不需要包含名詞解釋、流程概覽跟撰寫方法,反而是專注在用 OKR 寫年度目標時「最容易犯的 5 個錯誤」,幫助這些已經在等級 3 的人,往等級 4 推進一點

當然也可以用學生身份來做調整,例如短講的招生對象是已經會使用 OKR 的個人工作者,那短講內容就可以聚焦在「個人工作者設定年度目標時最需要留意的 5 大關鍵」,針對學生的職業與生活型態直接給予指引,也能夠在時間限制之下,讓已經在等級 3 的學生,往等級 4 靠近一點。

其實關於 EPSS 還有很多技巧沒寫完,只好下週繼續連載!你在設定課程起點終點時有遇到困難嗎?歡迎回信跟我分享。
以上就是本週的信件內容,下方是常見問題,歡迎參考。另外,我開放抖內啦!有好多讀者說含金量太高,很想付費支持,我真心感激,但我沒有想把電子報轉成付費制,所以先開放小額打賞,歡迎隨喜抖內,非常感謝你 ❤️
  • 小額贊助支持我寫作 ☞ 點此抖內
  • 回顧已發佈的電子報 ☞ 都在這邊
  • 推坑朋友加入電子報 ☞ 訂閱連結
  • 分享本期內容給朋友 ☞ 轉寄給他
  • 任何回饋、敲碗分析 ☞ 直接回信
也建議把 contact@lens-content.com 加入聯絡人,以免信件誤闖進促銷信匣。如果想深入了解更多,歡迎參考下方 ICON 連結,有透鏡的 Instagram、部落格。原本還有我正在撰寫的新書《思維萃取》搶先看 LINE 群,但最近寫書暫緩,轉型成討論電子報內容,也歡迎你加入。

感謝你的閱讀,下週三 12:00 見!
透鏡的 Instagram
透鏡部落格
《思維萃取》新書搶先看
Email
Want to change how you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pdate your preferences or unsubscribe from this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