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

2023 年 4 月 13 日 星期四

<<我們怎麼稱呼你/ Your name>>早安,我是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副總編審偉婷。隨著時序進入4月,一片春暖花開,新冠疫情威脅的陰霾也逐漸遠去,希望大家持續注意身體,平順的度過每一天。

台灣是一個言論多元、意見奔放的民主國家,每次我到外部活動分享假訊息課題時,很常被問到「為什麼有人這麼喜歡傳假訊息」、「明明這麼假,他們不會分辨嗎?」或也會有人問我,網路上充斥著各種「帶風向」的言論,到底能不能相信?

在目前資訊爆炸的環境,每個人每天都要接觸許多言論、議題,確實可能暈頭轉向;有時候連我,也不免誤踩地雷,或需要花很多時間查證。雖然如此,但我相信,持續不斷接觸與假訊息有關的新資訊,對各類訊息保持一定程度的警覺,有助降低被假訊息所害的風險。


本期電子報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查核中心的「本業」是發布查核報告,但我們也做了很多假訊息識讀、國際事實查核研究趨勢、事實查核新知的深度介紹。我們也把許多查核的精彩案例寫成「開箱文」,把我們的查核方法教給大家,一起拆解訊息破綻,構築訊息戰的城牆。希望大家與我們一起攜手同行。


【編輯台觀測】看「研究與動態」了解事實查核趨勢和新知

社群平台用戶分享錯誤資訊,是因為他們不會分辨、媒體素養差嗎?分享假訊息的人,是又傻又懶的查證,才被假訊息所騙嗎? 一些國際事實查核的研究告訴我們,答案是否定的。

為了了解人們分享假訊息是因為缺乏知識,還是缺乏動機,劍橋大學與紐約大學心理學家的最新研究設計了4種不同情境,結果發現,只要提供適當的誘因,如獎金或文字鼓勵,都能有效提升民眾分辨真假的辨識力。這意味著,傳假訊息者未必是沒有知識判讀訊息真假,而可能只是欠缺分享真實資訊的動機。研究者因此建議,社群平台可以設計出機制鼓勵人們樂於分享正確資訊。

另一份美國南加大的研究也顯示,社群平台利用用戶渴望獲得關注與認同的心理,發展鼓勵用戶與內容互動的機制,養成用戶踴躍分享資訊的習慣,可能是假消息傳播的最大影響因素。這個研究打破過去認為不實訊息的傳播主要是因為用戶缺乏媒體素養技能、或是因為政治理念而傳播錯誤資訊的誤解。


這裡跟你分享更多關於事實查核的國際研究和趨勢新知:


🌏
研究:呼籲社群平台建立獎勵機制 來提升用戶資訊辨識


🌏【分享錯誤資訊或許不是你的錯】南加大研究揭傳播假訊息助手:社群平台機制使得用戶分享上癮


🌏巴西查核組織《Aos Fatos》用影像目錄GOLPEFLIX 紀錄網路假資訊如何逐步煽動巴西國會暴動事件


🌏劍橋大學與Jigsaw新研究: 民眾看破解影片接種心理疫苗 有助抵禦假訊息


🌏【AI狂潮】以查證技巧與批判性思考 擁抱AI資訊生態系

【編輯台精選】精彩查核案例 開箱文帶你動手查

社群平台傳言百百款,有些簡單反搜就有答案,有些卻要追到天荒地老才見得曙光。我們遇到精彩(其實就是查得艱辛的意思😆)的傳言案例,除了發布查核報告,也會發布「查核開箱文」,把我們查核過程鉅細靡遺寫下,還原破案現場、編輯台的腦力激盪,也把我們的查核「真功夫」跟大家分享,大家可以學起來,以後遇到類似的傳言,就換你上場破解!


【📦查核開箱文】拜登脫口毀滅台灣計畫?拆解被偽裝為內幕的假國際新聞
📦查核開箱文】「神明指示」怎麼查?網傳「竹山紫南宮降駕吃素」的查核歷程

📦查核開箱文】感人影片母親擁抱讓已死嬰兒復生 查核中心追查故事訊息源

📦查核開箱文】查核中心帶你追「俄軍士兵困電梯 烏國管理員立奇功」的消息源頭


📦查核開箱文】查核中心帶你拆解「烏東肥貓」傳說

【活動快報】瑞薩紀錄片到華山

看見真實,守護人權防線,3月24日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在台北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辦《A Thousand Cuts》特映會暨映後論壇,邀請四位講者,從社群媒體演算法、俄烏戰爭資訊戰談起,到生成式AI 等新科技,如何影響人權與民主,再次強調假訊息與認知操作,是威脅言論自由的重大議題。

全球民主社會都面臨新聞自由、假訊息等問題,透過此部電影,了解威權政府與不實訊息如何透過科技操作人們的認知。


🎤羅世宏:新聞業的危機,將是民主慢性死亡的警訊!


🎤張錦華:越熟悉認知作戰,民粹主義就不會讓人們血脈賁張


🎤沈伯洋談網軍操作:不健全的媒體,擴大假訊息聲量


🎤杜奕瑾談假訊息:「裴洛西訪台,網路上每4則訊息,只有1則來自真實帳號」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瑞薩專區

❤️「看電影護真相」公益播映申請

嘿!你喜歡我們這一期的電子報嗎?別忘了轉寄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