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
Hi <<姓名>>

金拍謝又晚寄信了,早上去做了物理治療,意外地花時間。我是因為要做後製素材,長時間維持轉頭姿勢看螢幕,導致脖子肌肉都歪掉了。如果你也有使用雙螢幕的習慣,強烈建議不要放斜的⋯⋯會跟我一樣慘⋯⋯

電子報計畫啟動至今,不知不覺過了半年,這些日子都在寫別人的知識產品,今天終於要來分享我自己的專案,也就是這兩週不斷無情置入的《零售獲利學》

如同聳動的信件主旨,99% 的製課難題都在零售獲利學,沒有浮誇,真的是我從業 8 年經手過最困難的課程。今天想透過這封信記錄一下,製作這門課時遇到哪些困難,踩過哪些地雷,當然也會分享我們怎麼突破,讓課程最終能如期募資、如期在 11 月上架。

讀者票選,最想看到的製課難題排序

以下 7 點,是我跟團隊夥伴今年遇到的難題集錦:
  1. 課程由三位老師各自負責「市場、顧客、營運」數據,沒有人做過這種整合性的課程,沒有 Ref. 可以參考,該怎麼整合三塊獨立內容
     
  2. 市場上已經有很多在教「數據」的課程,怎麼做出差異化定位
     
  3. 拍攝日前 7 天,臨時決定要從單元條列重點,改為逐字講稿,該怎麼在短時間內透過 AI 工具產出 4 萬字講稿
     
  4. 購買線上課程的學生都喜歡追求「how to」,希望看完影片後,能成功導入在自己的事業或生活中。但學生們對於「how to」的定義不盡相同,起始程度也不同,該如何找到最大公約數,盡可能滿足學生需求,做好期待管理?專案團隊自己又該如何內部對焦,確保認知一致?
     
  5. 課程總時數跟去年《電商結構學》差不多,都在 13~14 小時,但是內容分散給三位老師,等於要三倍的溝通時間,但是專案的時程卻跟去年一樣,團隊該怎麼在一樣的時間內交付內容?
     
  6. 課程需要使用真實台灣零售品牌案例,案例取得本身就非常困難,幸運得到一些品牌的支持後,教學時還必須在不破壞數據脈絡的情況下,將品牌隱私資料進行變造,該如何做到?
     
  7. 在《零售獲利學》的第三篇內容中,三位老師會用個案研討的方式,拆解 25 個常見的獲利問題,告訴學生遇到這個情況,要看哪些數據,做出哪些決策。教學過程必須呈現具體、細膩的個案背景資訊,用老師畫面搭配字卡,顯得太零散、沒有脈絡;用滿版簡報,又帶不出故事的生動感。畫面到底該如何呈現才好?

每一題背後的辛酸血淚都能獨立寫成一封信。為了決定分享順序,我在個人臉書與讀者 LINE 群發起調查。沒想到票數最高的是第 4 題,完整結果如下:
  • 第 1 點:16 票
  • 第 2 題:14 票
  • 第 3 題:15 票
  • 第 4 題:26 票
  • 第 5 題:10 票
  • 第 6 題:19 票
  • 第 7 題:17 票
也蠻好笑的,原來大家最不感興趣的是跟專案時程有關的第 5 題。今天我們就從票數最高的第 4 題開始,接下來就會依照票數,一週一週慢慢寫完。但也先預告一下 9/27 會插播寫瓦基的新課,敬請期待!

how to 到底是什麼?魔鬼都藏在抽象名詞裡

如同我在第 4 題描述的,大部分購買線上課程的學生都喜歡追求 how to,但是你的 how to 不是我的 how to;學生想的 how to 不是老師想的 how to。

一堂課程,或說一個知識產品專案中,不同利害關係人對於 how to 的定義可能都不一樣。開門見山地說,這是我在今年打造《零售獲利學》過程中的疏失!

沒有在前期釐清專案成員對於 how to 的定義,沒有把抽象名詞「解壓縮」成具體描述,導致後續溝通上的困難,差點就要因為誤會導致延遲上架⋯⋯好險在專案上線前,夥伴們願意擠出時間,重新釐清想法,才免於悲劇的發生。

這裡也特別感謝身為業主的燒賣研究所,還有負責行銷的黃金種子團隊。我覺得在合作關係中最可貴的,是遇到困難時一起面對,而不是先去檢討這是誰的鍋,等到危機解除後再來復盤。(這封信就是我個人在危機解除後的自我檢討)

扯遠了,講回到 how to 定義問題。專案團隊會開啟這個討論,是因為在課程錄製完畢後,舉辦了兩場試映會,現場搜集學生的看課體驗。

先講在前,《零售獲利學》的核心受眾是零售業老闆與經理人,不分實體、電商或 OMO,只要屬於零售業,就在打擊範圍內。除了核心受眾外,這堂課也會吸引到行銷主管與執行者;也有一些非零售業的老闆,看完之後能夠類推到自己的產業,但我們還是以零售老闆跟經理人為主。

在試映會現場,我們搜集到以下回饋:

學員 A:我才剛創業沒多久,老師說的那些顧客行為數據,我公司裡都沒有,是不是不適合上課。

學員 B:看完市場數據的試看片,老師是用冷凍食品業的案例,教大家怎麼用發票數據,找出台灣冷凍食品的銷量起伏因素。但如果換成是我自己的產業,例如服飾業,我能類推應用嗎?發票數據怎麼找?

學員 C:老師說每間公司的營運日報都要客製調整,因為擁有的通路、門市不一樣,主力商品也不同。聽懂概念之後,還是不太確定能否成功拉出報表,好像還少了一點 how to 的感覺

專案上線在即,聽到這樣的回饋,肯定會焦慮到爆,不過我也很慶幸能聽到真實回饋。藉由面對面交流,我發現團隊雖然把核心受眾鎖定在零售老闆,開案前有進行受眾訪談,製課過程中也恪守這項原則,但是不同老闆對於數據的掌握度、擁有的數據完整度,真的落差太大了,遠超過我的想像⋯⋯

例如學員 A 說自己沒有顧客行為數據,但對話釐清後,發現他的網站有安裝 GA4,只要打開報表,就能看到老師說的數據,可是他卻以為自己沒有數據。代表對於數據太不熟悉了,也不知道報表位置在哪裡。如果課程內容沒有手把手教他開啟報表,就會認為自己無法跟上

相反地,學員 B 對於數據就比較有概念,可以聽懂老師的分析脈絡,比較接近我一開始認知到的核心受眾能力程度。所以他的回饋著重在,如何取得自家產業的發票數據。只要解決了這個卡關,後面的分析方法跟邏輯就是一樣的。

受眾心中的 how to=達成任務+獲得安全感

因為收到這些回饋,所以團隊焦急了起來,擔心做出來的課程不是「how to」,開始討論哪些步驟講得不夠清楚,哪些內容要再補,逐漸走火入魔⋯⋯最後討論陷入僵局,也擔心偏離原本的產品訴求

在專案的最開頭,燒賣研究所就明確表示,《零售獲利學》沒有要把學生變成數據分析師,因為核心受眾是老闆,老闆只要知道怎麼看數據、做決策就好,數據的取得與清理是幕僚的工作。所以安排課程內容時,我們沒有放入 GA4 埋設、報表設定步驟、數據庫操作等內容。

不過消費者永遠是對的,經過試映會我們才知道,原來老闆們心中的 how to 不只是:遇到商業問題 → 找到對應數據 → 判斷可能原因 → 給予行動方案,甚至還要包含前段的數據取得,才會讓他們覺得這堂課有 how to。

我推測有部分原因是,老闆買了這堂課後,不只自己學著看數據,還會想丟給員工看,請員工去準備這些報表跟數據庫。畢竟要先有數據報表,才能解讀、做決策,任務才算達成。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想要安全感」,從最源頭的數據取得就給予清楚步驟,才會讓他們相信「跟著課程步調走,我也可以取得成果」

用學生程度定義 how to 邊界

確定學生想要的 how to 到底是什麼之後,為了讓團隊做出「內容補充」判斷,我回頭把學生對於數據應用的程度,更細緻地切分成以下幾種,避免再次因為抽象名詞產生溝通失誤。

0 → 1:完全沒有數據,例如:
  • 不願意花錢採購數據庫、產業報告,也沒有申請免費或試用方案
  • 沒有埋設 GA4,或是連 GA4 是什麼都不知道
  • 沒有交代門市人員紀錄來客數、訂單數等銷售數據,有沒有會員資料
1 → 2:有數據但不知道怎麼操作,例如:
  • 已採購數據庫,或申請免費、試用方案,但不知道怎麼操作介面
  • 已埋設 GA4 但不知道怎麼開啟報表
  • 有門市銷售數據、會員資料,但不知道如何填入日營報表、計算會員等級
2 → 10:知道如何操作、製作報表,但不知道如何解讀
  • 《零售獲利學》的內容大多數都屬於這個階段
11 以後:數據解讀後的行動
  • 用數據找到問題點後,該如何規劃行動方案
  • 如何為行動方案設定量化目標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 4 種階段的學生需要的教學雖然不同,但都是 how to 啊!難怪討論會陷入僵局,因為大家講的 how to 都在不同階段。

具體定義出這 4 階段後,團隊馬上有了共識,我們認為《零售獲利學》正課內容要包含的範圍是 1 → 2 與 2 → 10。

我們目前已經做完的內容都在 2 → 10 階段,試映會學生敲碗想多聽的內容是 1 → 2,雖然不在原本課綱裡,但是為了滿足學生期待,鞏固產品力,所以也會在今年底補完。

我們確定不做的內容是 0 → 1,因為公司的數據基礎建設真的太初階了,並不是燒賣研究所推出《零售獲利學》想解決的事情。核心受眾(老闆)也不會想自己下海去做設定。所以我們在銷售頁上清楚說明,這堂課不會教 0 → 1,做好期待管理。

至於 11 以後,雖然這部分對於老闆來說也很重要,但內容份量非常龐大,而且跟數據解讀離得比較遠,所以應該要補在《零售獲利學》裡,還是額外再開延伸課程,燒賣還在研擬中。說不定業績持續衝高,笑長就阿莎力加碼了XD

以上就是關於第 4 題的分享,總結一下:
  • 雖然線上課程的學生喜歡追求 how to,但每個人對 how to 的定義都不同,甚至專案成員都會有不同想法,一定要在開案初期把抽象名詞解壓縮,寫出具體描述
     
  • 試映會非常有價值,可以面對面搜集學生回饋,如果無法趕在募資上架前把影片完成,也可以透過工作坊試教來測試學習成效
     
  • 可以將學生程度區分成數個等級,並給予具體的描述定義,讓團隊成員彼此對焦想法,也能在課程銷售頁上精準溝通,做好學生期待管理

信件最後再度無情置入《零售獲利學》,使用我的優惠碼 BTBDLENS 可以現折 $500 唷!
如果你不是零售業者、電商人或行銷人,沒有相關學習需求,也希望你可以幫我推廣或轉寄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非常感謝你!
以上就是本週的信件內容,以下是常見問題,歡迎參考。
  • 回顧已發佈的電子報 ☞ 都在這邊
  • 推坑朋友加入電子報 ☞ 訂閱連結
  • 分享本期內容給朋友 ☞ 轉寄給他
  • 任何回饋、敲碗分析 ☞ 直接回信
也建議把 contact@lens-content.com 加入聯絡人,以免信件誤闖進促銷信匣。如果想深入了解更多,歡迎參考下方 ICON 連結,有透鏡的 Instagram、部落格。原本還有我正在撰寫的新書《思維萃取》搶先看 LINE 群,但最近寫書暫緩,轉型成討論電子報內容,也歡迎你加入。

感謝你的閱讀,下週三 9:00 見!(最晚也不會拖過中午寄信的嗚嗚)
透鏡的 Instagram
透鏡部落格
《思維萃取》新書搶先看
Email
Want to change how you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pdate your preferences or unsubscribe from this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