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
信望爱阅读No218 若无法正常显示,请点在线阅读
豆瓣
QQ空间
新浪微博
分享到:
前情提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力量的对抗,也是一场思想的较量。不仅是成人的思想需要重整,孩子的观念也需要得到重建。于是,就在二战这个特殊的时代,涌现了三 位影响力极大的基督徒童书作家——《纳尼亚传奇》的作者C.S.路易斯,《魔戒》的作者托尔金,《我爱吕西安》的作者帕特里夏。
       上星期,找到啦的三个小编KevinLeoMaria在繁忙工作中闲话家常,聊到了二战对于三位作家深刻的影响,也发现了信仰如何的成为了他们写作的动因。(回顾上期,请看:编辑闲谈(第1辑):"二战中的基督徒童书创作"
       这个星期,小编们决定暂时地离开作者本人,进入到他们的童书作品中去。三个小编的关注点是:这几位优秀的基督徒童书作家,是如何将自己的信仰融入到了儿童故事里,他们又是怎样把一个故事变成“信仰故事”的。请看本期“编辑部闲话集”:基督教儿童文学是如何炼成的
编辑部闲话集(第②辑)
"基督教儿童文学是如何炼成的"
Christian Children's Literature During World War II Era

托尔金篇
(J.R.R. TOLKIEN)
《魔戒》、《霍比特人》、《精灵宝钻》
Maria:
       好了,分享完了C.S.路易斯,咱们该聊聊托尔金了。请Kevin来说说吧,这位与路易斯齐名的基督徒大作家,他的童书里又有些什么信仰内涵呢?
Kevin:
       呵呵好吧,“托尔金时间”开始。人们都常常把托尔金和路易斯相提并论,但其实他俩挺不一样的。确切地说,他俩各方面都不一样。不论是性格、家庭、经历,还是写作思维和写作风格,几乎都不一样。因此,他俩的童书实际上也非常不一样。
Leo:
       不一样吗?《魔戒》和《纳尼亚传奇》不都是同一类的奇幻文学吗?
Kevin:
       算是吧。人们往往会注意到两位大师的童书都属于奇幻类作品,但其实那只是两者在文学形式上的接近。其实即便都是奇幻文学,之间也是有差别的。比如说在同样是给小朋友的故事书,路易斯写的像童话故事,托尔金写的则像神话故事。
       在托尔金首部作品《霍比特人》里,童话的味道还比较重,但到了《魔戒》,神话味道就很强了,最后一部《精灵宝钻》则几乎完全是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呈现的……不过这些文学形式的差异还是次要的,更主要的差异是托尔金呈现信仰内涵的手法,与路易斯的手法区别是很大的。
Maria:
       什么叫呈现信仰内涵的手法?
Kevin:
       就是他们把信仰理念融入儿童故事的方式。任何一种文字,不论是新闻和论文,还是散文和文学,只要是人写的,就都经过了人的组织和整理,因此它会蕴含着作者本人的思考或理念。当作者是基督徒,他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信仰融入作品之中。
       托尔金和路易斯,也包括帕特里夏,他们的童书故事中都蕴含着他们对信仰。但他们都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手法,去反映这些。他在书里面表达信仰观念的方式。两位大师的童书里都有信仰内涵,因为他们都是基督徒,都把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放进了童书故事里,但是他们在书里面表达信仰的方式很不同。
       其实,之所以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一定程度上和两位大师的信仰背景有关。托尔金是英国天主教徒,路易斯是英国圣公会信徒,两人虽然都是基督徒,但神学思维、表达模式都有所不同。一个倾向于“公教”的传统,一个倾向于“新教”的传统。就两人童书中所蕴含的信仰内容而言,他们信仰的本质是相同的,只是使用了两套表达方式。
       这个涉及到了神学方法论的问题,不只是表达的方法,还有研究的方法。但这不是咱们今天的主题,就不细谈了。其实,等一下咱们谈到托尔金的故事中的信仰内涵时,还是会对这些有一点感受的。
Leo:
       他们俩确实有着不同的信仰背景。但是我知道路易斯是受了托尔金的影响才成为基督徒的。
Kevin:
       确实有件事。这个事说起来挺有趣——一个天主教徒(托尔金)把一个无神论者(路易斯)变成了一个新教徒。它也说明了,在路易斯和托尔金这个两个具体的人身上,他们之间的神学观的差异并没有多大,相反,他们之间经常产生相互的正面影响。
Leo:
       是的,他们俩是一辈子的好朋友。连托尔金去世时的讣文都是路易斯给写的。
Kevin:
       言归正传,托尔金的童书究竟在表达怎样的信仰内容呢?这可以从故事里的角色身上看出来。托尔金的故事中出现的所有角色,大体上都能归类为“神”和“人”这两类。从这两类角色的身上,可以看出鲜明的基督教信仰的神观和人观。
       托尔金的故事里有一位大神,这位大神超然于其他所有神明之上,是至尊至大的。这种“至高神”的观念就来源于基督教,上帝的至高性是我们信仰的基础信条。许多神话传统都有“主神”的观念,但主神和至高神是两回事,“主神”是诸神之中的一位,只相当于其中最功力最深的一个;“至高神”是终极的神,他的能力是不能用来对比的,因为他是所有其他力量的来源,是唯一称得上是“有能力的”。
       准确地说,其他那些或神或人的生命,在至高神面前都是无能的。注意,不是低能,而是无能;也不是低等,而是谈不上有等次。只有这位至高神是“是”,其他的生命都是“无”,这是《出埃及记》第三章里启示的“耶和华”的名字所表达的含义。托尔金是完全照此塑造了他的故事中的至高神“埃汝”的形象。
       同时,按照我们信仰里对神的认识,除了上帝以外,如果还有任何超自然力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那么无论他们多强大,都一定是被造物。去读托尔金的故事,我们会发现故事里的“诸神”也是被造的,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天使。其实,托尔金没有称“诸神”为神,托尔金给他们的称谓是“神圣者”。可以说,托尔金的措辞是小心的,他很清楚这些神学名词上的区别。
        在托尔金的故事里,被造的不只是这些“神圣者”,世界万物都是那位大神埃汝的创造。他是那个世界里一切存在的源头。这又符合了我们创造论的认识。我们的信仰认定,万物都必有源头,且源头必定只有一个。因此,万有的存在,一定是有一位独一的神“生出”了万有。这位独一神自己则是没有源头的,没有谁能“生”他,也没有谁和他是同等级的存在。他是自存的,不需要存在的理由。这种“独一自存的神”的观念也是圣经的启示,全世界别无分店,被托尔金完全照用了在他的故事里。
       所以,如果我们去看托尔金整个童书世界的背景,会发现他使用的完全是圣经所启示的背景。是一个独一的神、至高的神、创造的神,构建了宇宙与其中的万物。这个世界是从“一”而出的,它的产生不是各种力量混合或交战的结果,而是从一个源头流出,这是我们的信仰对世界的理解,算是一种“一元世界观”。这也是托尔金童书的世界观。
Leo:
       这样啊,可是我听人说,托尔金的故事反映了摩尼教式的二元世界观,因为托尔金描写了很多“黑暗与光明”之间的对抗。
Kevin:
       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读。说这样话的人,只读了故事的表面,没有读懂故事背后的思想。摩尼教的二元论,主张的是世界的源头不只有一个,而是由两个相互冲突的源头产生了整个世界。因此世界上会不断地出现冲突和对抗。
       但托尔金的世界观是纯粹的基督教世界观,因此他故事里的世界背景,是完全按照圣经的观念去描写的。如果托尔金真的是二元论的支持者,那么按照二元论思想,世界不会有一个既定的终点,而是会永远缠斗下去。因为二元论认为,黑暗和光明谁也胜不过谁,最终的结果就是循环往复的、永恒的纠缠。
       但是托尔金的故事是有一个既定的结局的,《魔戒》《霍比特人》《精灵宝钻》都是如此。他的故事结局不是循环的,不是三国演义式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是直线的,是一定要走向一个最终的永恒的结局;并且,这个结局也一定是封闭式的,不会是开放式的。因为《启示录》告诉我们了,一切都会有一个必定的、永恒的结局,是光明战胜了黑暗的结局。
       为什么呢?因为托尔金是基督徒,不是摩尼教徒或其他什么徒;他信的是圣经的启示,不是其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的故事根本上所体现的是基督教的信念,不是别的神话或宗教的信念。
Maria:
       听你这么一说,确实和我们信仰的理念一模一样。不过你讲的这些背景,托尔金有交代过吗,我怎么看《魔戒》电影的时候没看出来啊。
Kevin:
       嗯是,电影光顾着讲打仗的情节了,这些宏观的背景它没空解释。只有去读书,才能看到里面的线索。对这些背景线索交代最清楚的,是托尔金的童书中最后那本《精灵宝钻》。据说托尔金从上高中就开始构思那本书了,但是那本书是他所有系列故事中最后出版的。
       《精灵宝钻》交代了很多发生在“天上”的事,其中不只有创造的故事,还有堕落的故事;里面每个“天使”都有名字,各司其职,内容很繁杂,就不细讲了。总之,《精灵宝钻》比较清晰地讲述了托尔金的神观,《魔戒》和《霍比特人》则显示了托尔金的人观。
Leo:
       什么人观?从《魔戒》里的“人类”身上看出来的吗?
Kevin:
       不只是“人类”这个种族身上,从其他种族身上也能看到托尔金的人观。事实上,《魔戒》和《霍比特人》里的“正义联盟”的四个重要的种族,人类、精灵、矮人、霍比特人都能反映出托尔金对“人”的认识。而那些认识都是从基督教信仰中来的。
       托尔金笔下的人类,其特点集中表现为:力量很强大,内心很脆弱。因此,他们其实有力量做善事,但实际上,他们常常易受诱惑去做坏事。托尔金笔下的人类,本来是正义战争的主力军,最后却成了制造恶事的祸首。在故事里,就是人类(埃西铎),辛苦地战胜了魔王,本来有机会了结一切,却决定把至尊魔戒据为己有,引出了后来的所有麻烦。这个线索在《霍比特人》中是背景,到了《魔戒》里则完全成了故事的主线。
       人身上这种“外强中干”的特点,经常被圣经所强调。圣经认为人是有权能的,说人“得了荣耀尊贵为冠冕”;圣经同时又说人类是最败坏的:“人心比万物都诡诈”。托尔金活灵活现地描绘了圣经所揭示的人的这种复杂性。
Leo:
       嗯,你刚才说的“强占戒指”的情节我也在电影里看到了。如果这是人类的特点,那么托尔金书里的其他几个种族呢?他们反映了托尔金什么样的“人观”呢?
Kevin:
       “矮人”传递的是人类身上的“贪婪”这个特点。他们对财宝的喜爱完全是痴迷的程度,仿佛只要拥有这些东西,不吃不喝都可以。他们玩命地挖矿,攫取财富,几乎是为了钱而活着。
       基督教在谈人的时候,“贪婪”也常常被作为一个标志性的特点。比如耶稣说过“财主进天国,比骆驼穿针眼还难”,意思是:很多人为了财富,连天国也可以不要。“贪婪”在基督教思想里甚至被认定是一切邪恶的由来,换句话说,是“贪婪”这个东西,催生了一切的邪恶。因为圣经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旧约圣经的核心观念——十诫,也专门用了一诫来强调——“不可贪恋”。
       然后说精灵。托尔金的“精灵族”最吸引人的部分,也是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仙气”十足。托尔金笔下的每一个精灵,都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他们在各方面都是超群的:身份高超、智慧高超、魅力高超,连打人都超级的帅。这样的精灵,像是人类的全面升级版。有人说,精灵是托尔金想象的、人类达到极致状态后的样式。我很赞同这个意思。托尔金对人类的极致状态的想象,来源于圣经的人观。
       在圣经里,人的起点是很高的,从受造起就称为“神的形象”。人一出场,就没有被当做是平凡的动物,而是从各式各样的受造物中被分别了出来,因为神命定他们是超然于万物的。所以不难想象,当始祖还未堕落前,他们走在地面上,肯定是昂首阔步的,淡定而自信,因为他们与万物都不同,更确切地说,他们的出现超越了之前的一切物种。他们是这个自然世界里的超人,就像托尔金笔下浑身冒着仙气的精灵们生活在《魔戒》的世界里一样。
       《诗篇》说,“神叫万物都服在人的脚下”,就是在说明人的超然性和神圣性。托尔金通过精灵这类角色很好地表现了这一思想。其实托尔金甚至说精灵是可以永生的。圣经也暗示人原本是可以永生的。这些对比都能让我们看出,精灵的原型就是圣经中的人。只是这种的极致形象因着堕落而丢失,半真半假地说,那之后,我们都变成了非常世俗的矮人。
       最后说霍比特人。他们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他们内外形象的巨大反差。他们的外在形象是个头矮小、力量微弱,但在他们里面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有人都畏惧至尊魔戒的诱惑,但是最不起眼的霍比特人,却有先后两代人(比尔博和弗罗多)成为了至尊魔戒的主人。
       如果把咕噜也算上(他原是霍比特人,而且持有魔戒长达数百年),那么如果以持有魔戒的时间长短而论,霍比特人的能力天下第一。比他们强大的种族,拿到魔戒后都死得很快,但霍比特人却有一种抗拒魔戒的力量。于是,这个正义阵营中最羸弱的种族,最后成了整场战争中最“强大”的核心人物,并且决定了一切的成败。
       这其实又是托尔金从另外一个角度,把圣经的人观表达了出来。人这个物种究竟是强还是弱?圣经两种看法都有。一方面,圣经说人“力量微小”,又说人“不过是尘土”;另一方面,圣经又认为,人是一个扭转乾坤的角色,是整个世界翻转的核心。当上帝决定扭转整个世界时,他做的最关键的一个决定,是成为了一个人。他坚定地要以人的身份、人的角色,去改写整个宇宙的历史。
        保罗在《罗马书》里说:“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众子显出来”。这里的“众子”也指的是人。人是整个属灵战争的核心,是上帝用来打开过去与未来之间的一把钥匙。人这样弱小的生命,却被赋予了如此重要的力量和形象。这就是圣经对“人”这个物种的认识:明明是软弱无比的,最后却会变得异常强大。
       《诗篇》有句话很好地融合了两者:“(神)从吃奶的和婴孩口中,建立了能力。”“吃奶的”和“婴孩”都是在形容软弱的人。但这个软弱的角色,却被赋予了“能力”,成为了关键角色。对于这个思想,托尔金与路易斯都把握的非常精准,因此他们在选择自己的主角时,路易斯直接选用了孩子,托尔金则设计了看起来像孩子的霍比特人。
       说了这么多,是为了说明托尔金的神观和人观完全都是从圣经上来的。其实我认为托尔金并不是刻意要讲神学思想,但他无意之中还是讲了很多,因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地受到圣经影响的作家。他或许算不上是专业的神学家,但对信仰确实有着很深的思考和理解。
Leo:
       谢谢你的分享啊,听的挺过瘾的。而且让我想到,和托尔金一样,路易斯其实也不是科班出身的神学家,但是这俩人写的童书,给很多基督徒小朋友、甚至大人都很好地上了一堂神学课呢。
Maria:
       是啊,路易斯虽不是神学家,但他思辨能力强,把基督教信仰的理念勾勒的非常清晰。我感觉托尔金的童书的信仰元素,似乎不像路易斯那么清楚,好像还是需要很多解读的,像Kevin今天这么一讲,就清晰了许多;但要是不讲,好像还是很隐晦的。
Leo:
       嗯,路易斯相对直白一些,托尔金更隐晦一点。像Kevin刚才说的,路易斯“选角”时尽量在贴合圣经的说法。圣经说基督像“犹大的狮子”,路易斯就直接选了狮子的形象(阿斯兰);圣经说“从吃奶的和婴孩口中建立能力”,他就直接选了小孩子做主角。托尔金好像没有照着圣经的字面意义去做,而是比路易斯还多加了一层寓意,选了一个“像小孩子”的主角。
Kevin:
       完全同意。这两位大师的童书中所传递的信息本质相同,只是在表达手法上,一个用了五十步,一个用了一百步。路易斯用一层比喻,托尔金用两层比喻,走得更远一些,隐藏的也更深一些。
Leo:
       所以说来,路易斯和托尔金虽然都是童书文学大家,但路易斯更像个教育家,他希望小朋友能够从书中读懂并学到信仰的东西。但是托尔金就不是这样,他像你上次讲过的,是个相对来说更纯粹的童书作家,他可能未必要求他的童书一定要发挥教育上的功能。
Kevin:
       是,我就是这样理解的。托尔金的童书写作,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他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人。他的童书中的信仰元素,是一种自然而纯粹的流露,它会起到信仰教育作用,但是可能会非常地质朴而含蓄。我个人对托尔金身上的这种质朴感,还有一种止不住的欣赏的。
Leo:
       如果总结路易斯和托尔金童书中的信仰教育功能,或许可以说,路易斯的童书是公开教育,托尔金则更多是对小朋友进行潜移默化。不过,托尔金虽然把信仰融汇其中,但由于过于含蓄,这就要求读者有一些领悟能力,所以恐怕那些没有信仰背景的小读者,不一定能够从托尔金的书中读出信仰元素吧。
Kevin:
       同意,这是非常可能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喜欢托尔金的人都是成人的一个原因。因为成人的思维更成熟,能从他的书中领悟到更多东西。所以说,如果小朋友们去读托尔金的童书,并且想要吸收其中的信仰成分,可能需要大人帮忙做一些导读或解读。
       在这个意义上,路易斯的童书也是需要一定的导读的,因为他和托尔金都把童书写成了“寓言故事”。不论使用比喻是多么简单,寓言故事和生活事实中间终究是隔了一层。也许有时候小孩子能同时领悟两者,但有时候他们可能只能读懂故事,无法全然理解你设定的寓意。
       这一点上,帕特里夏的童书创作,在信仰元素的呈现上可比两位大师要清晰多了。小朋友从中吸收信仰的养分,应该也会更容易一些。具体的,Maria肯定能讲得更清楚。
Maria:
       呵呵,谢谢你们俩对两位大师的解析。基督教童书该如何呈现信仰元素,这个话题确实非常有意义。像你们说的,两位大师选择了讲寓意故事的手法,帕特里夏则完全规避了这个手法,而是用了创作现实故事的手法。结果,也是因着这一点,帕特里夏童书中信仰元素,成为了这三位英国作家中呈现得最清晰的一个。
       Kevin刚刚说,小读者从帕特里夏的童书中更容易吸收信仰的养分,其实连“吸收”这个词都还用得含蓄了呢。帕特里夏的童书简直是把信仰的营养喂到了小读者嘴里去,甚至还帮他们想好了该怎么消化。她写的所有故事,完全是在一步一步地帮助小朋友与神建立关系。比如说在《丛林的秘密》里……
<以下内容请关注微信zdlbooks>

编辑部闲话集(第②辑)
基督教儿童文学是如何炼成的


路易斯篇(C.S. Lewis)
《狮子、女巫、魔衣橱》、《银椅》、《最后一战》

帕特里夏篇(Patricia St. John)
《丛林的秘密》《我爱吕西安》
找到啦官方淘宝店:
http://zdlbooks.taobao.com
信望爱阅读的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zdlbooks
信望爱阅读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dlbooks
电子邮件:xinwangai@126.com
扫一扫加关注!
找到啦官方微信      欢迎关注基督徒阅读—找到啦官方微信。在公众平台搜索ZDLBOOKS,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关注。第一时间,感受心灵花园,分享属灵阅读。好书放送、在线促销、尽情互动……马上拥有!
      ©2015 ZDL
我们